发布时间:2014-06-19
崇明县审计局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崇明三岛功能定位的明确和长江隧桥工程的启动贯通,崇明县审计局坚持审计为发展服务的方向,自觉把审计工作置于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特别是2005年以来的10年,该局审时度势,狠抓队伍建设,加强审计管理,积极破解制约崇明审计发展的瓶颈问题,奋力崛起,争优创先,坚定自信,倡导品牌,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该局被评选为崇明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集体;2009年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再次被评为上海市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局机关连续9次被县政府评为县文明单位。在县级机关年度工作考核中9年获得一等奖。
一、弘扬“四至”崇明审计精神,为崇明审计工作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这几年,由于人才流动和老同志退休等诸多原因,审计力量不断削弱,而审计任务却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该局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在积极引进审计人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局党组提出了积极弘扬和实践“至真、至严、至精、至谐”的崇明审计精神,要求全体审计干部必须在树立和倡导审计机关核心价值观上形成共识,为促进崇明审计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至真”的审计精神,就是要求审计人员追求真实、真诚、真效;弘扬“至严”的审计精神,就是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和严肃的态度;弘扬“至精”的审计精神,就是要求审计业务管理精致细密,审计技术方法娴熟精湛,审计工作成果精美深远;弘扬“至谐”的审计精神,就是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达到谐和、谐美、谐振的完美境界。
在“四至”崇明审计精神的感召下,崇明审计干部以崇明人特有的质朴、纯真的传统情愫和进取、追求的时代豪情,创品牌、重服务、强管理,谱写崇明文明审计机关创建“点、圈、链”三部曲,切实做到文明审计理求明,心求诚,行求正。2005年至今,42人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8人9次记三等功,9人被评为世博先进个人,11人获得岗位青年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全市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评选中连续5次获奖。
二、营造“点、线、面”三位一体审计业务管理格局,为崇明审计工作持续发展把握关键
该局在抓好审计常规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工作新路。局领导班子提出,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必须要紧扣目标管理这个面,抓住过程管理这根线,完善细节管理一些点,努力营造“点、线、面”三位一体审计业务管理格局,向科学管理要时间、要资源、要速度、要效率,努力提高审计整体效能。该局紧扣目标管理这个“面”,严格制定审计计划,落实措施,全面考核,确保审计管理更趋科学化;同时抓住过程管理这根“线”,以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图为抓手,以规范内部文书为基础,以完善和执行规章制度为保证,不断强化审计全过程管理,确保审计管理更趋规范化;另外完善细节管理一些“点”,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打造符合崇明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细节管理模式,认真抓好细节管理的数字、签发、时限等几个“点”,努力实现审计管理的精细化。
审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确保了审计任务的及时完成,促进了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该局在全市审计机关优秀项目评选中屡屡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2次。2009年还荣获国家审计署表彰项目。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投资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中心组学习等方面的做法多次在市县有关会议上作了交流。
三、采取3+1人才培养模式,为崇明审计工作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几年来,该局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体系”的队伍建设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局领导班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学习要素,提升工作谋划能力;搭建多种平台,提升整体执行能力;注重思路创新,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着力打造智慧型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采取“3+1”培养模式,积极铺设基层审计机关人才成长的阶梯。所谓“3”,就是培养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和审计新人三个层次人才,积极发挥中层干部在加强科室管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业务骨干开拓进取、积极主动、严谨细致等意识,正确引导审计新人妥善处理好学历与能力、专才与通才、胜任与争优之间的关系。重点通过干部轮岗交流,业务骨干实战培训、青年学习小组等途径加以落实。所谓“1”就是把党建工作渗透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保证人才成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该局以党建为抓手,坚持“四问四查”党建工作法,加快实施党建“定向培养工程”,在党员中培养业务骨干,在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业务骨干中培养中层以上干部,全面提高审计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轨并向、共同发展。
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知识—素质—能力—政治”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人才结构由传统的“塔型结构”向“龙型结构”转变,为崇明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5年以来,该局培养党员业务骨干5名,在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5名,把8名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局中层以上干部。年轻同志的成长特别明显,11人取得审计师中级职称,AO通过率100%,9人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测试,3人撰写计算机审计方法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方法库》,1篇AO审计案例获得审计署AO应用实例应用奖。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纵观崇明审计10年发展的历程,是追求和倡导品牌的历程。“十年磨一剑”,凭着自信和坚持,崇明审计人感受着自身建设发生的变化。变化的是发展、是进步,坚持的是品格、是精神,而这些变化与坚持,正如经线和纬线,共同编织成了绚丽精彩的崇明审计事业腾飞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