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9
青浦区审计局
1984年青浦区审计局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只是转瞬即逝,但对青浦审计来讲,却是非同寻常,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为人知到为社会关注。三十年的审计历程,光荣与梦想同在,风雨与阳光交织,曲折与前进并存。三十年来,青浦区审计局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为党委政府大政方针“谋”与“导”,积极为群众利益 “鼓”与“呼”,精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帮”与“促”,不断开创青浦审计工作新局面。
审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和人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创建市级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市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市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区廉政文化示范点;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型党支部”;机关作风评议排名逐年提升名列前茅,年度绩效考核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1个项目被审计署评为地方表彰项目并获市局评比一等奖, 3个项目获市审计局评比三等奖;连续两届思研会文章获市审计局评比三等奖。
一、带好队伍,夯实基础,筑牢发展之根基
树木无本则必枯,流水无源则必竭。青浦区审计局多年来始终把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作为立审之本,狠抓干部综合素质提升。
(一)固思想,引领前进方向。以“三个坚持”为抓手,把思想建设作为队伍发展的根本,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一是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以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科室、学习推进小组等各类形式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坚持主题活动不缺失,以“创先争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忠诚、敬业、廉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主题,加强党性教育。三是坚持岗位品牌争相要,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市级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型支部”、巾帼文明岗和青年文明岗等为动力,引领青浦审计岗位特色品牌。
(二)提能力,筑牢发展大堤。以“三个深化”为突破口,把能力建设作为队伍发展的主题,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深化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干部提升学历、职称,全局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8人,占93.33%,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2人,占73.33%,高级审计师2人,占7%,双师人员9人,占30%,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二是深化学习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每年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深化人事改革,推行科级岗位全员竞聘上岗制,实行重点项目主审聘任制,从根本上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懒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年轻有为的干部有更好的展示工作能力的舞台,培养了一批优秀审计人才。
(三)强作风,提供坚实保障。以“三个加强”为着力点,把作风建设作为队伍发展的基础,形成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一是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改进作风的保障线,制定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党建类等制度79项,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夯实改进作风基础。二是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改进作风的生命线,严格廉政“一票否决”制、廉政建设考评机制、审计组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和廉政监督检查机制,促使全体审计干部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三是把加强整改作为改进作风的动力线,以严格要求别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每年制订作风建设工作方案,每年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机关政风行风排名在全区作风评议中逐年提升。
二、实干兴审,服务大局,奏响“免疫”主旋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浦区审计局多年来始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坚守审计职责、履行审计职能上,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一)转变思路,求新求变。以“四求”为抓手,拓展审计新思路。求新,跳出账本看审计,提出审计工作中要坚持“评什么、审什么”,审计报告时要坚持“审什么,评什么”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求和,倡导“和”而不“讳”、“和”而相“同”、“和”而求“融”的理念,既坚持依法审计,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查处问题,努力做到说实话、报实情。求真,坚持审计报告从小处着手、大处入眼,秉承“计是求真”的理念,努力做到对每一份审计报告认真审阅,反复斟酌,确保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求准,聚焦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社会建设突出问题,聚焦政府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卫士”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
(二)忠诚履职,服务发展。近30年,开展审计项目1917个。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一目标,2008年率先提出财政审计“五个统一”,构建大财政审计工作格局,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审计深度、广度和力度,审计工作报告每年受到政府领导和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方面,积极拓宽审计领域,顶住压力,实现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归口管理和全覆盖,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在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方面,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标,关注民生、资源环保等问题,促进惠民政策、环保政策等的贯彻落实,特别是“村村通”、文化设施建设、粮食种植补贴等多项审计调查项目在《中国审计报》予以报道,村民送上了“群众利益重泰山、为民解困求实效”的锦旗。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不断深化、细化审计内容,探索领导干部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已成为领导干部任免、区委巡查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区委区政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动机制,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和整体工作推进的作用不断加大。
(三)有为有位,保驾护航。卓有成效的审计工作,得到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区性工作会议上阐明审计的重要性,并都将审计整改工作列为重点督查事项,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有效体现。区委、区政府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先后制订出台10多项规范性文件;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78项。同时,建立了审计整改督办联席会议,不断完善公开机制,审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审计工作报告、整改报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审计调查结果、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开,以公开促整改。
三、创新强审,协调联动,推动转型促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浦区审计局多年来始终把创新贯穿到审计事业发展之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在总结中创新提高。
(一)创新审计技术手段,向信息化转型。一是三项管理系统并联运行。政府信息平台、审计管理系统、区县审计信息平台成熟运行,实现办公系统互联、互通,公文流转无纸化。二是计算机审计全面开展,凡是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项目全部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取得明显成效,有3个AO应用实例获审计署鼓励奖,4个AO应用实例获市局优秀奖,1个AO应用实例获市局应用奖。三是努力探索审计新模式,2009年与财政收付中心数据联网,逐步实现了对全区41户一级预算单位、157家二级预算单位“实时监控+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2013年积极探索开展结合型信息系统审计,推进现代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有机结合。建立审计联系制度,完善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协调机制,帮助查错纠弊,实现监督与服务并重。四是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研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等管理软件,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
(二)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向集约化转型。一是人力资源协调统筹“一盘棋”,在大财政审计、系统审计中都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人员、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五统一”方法,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审计效用。二是审计资源利用“纵横结合”,纵向结合,对同类项目上下联动,如本级财政与部门预算执行、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等相结合;横向整合,对不同项目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研究式”审计,在项目审核、业务会议、审议会议时,统一定性处理。三是外部资源“合力化”。购买服务,积极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邀请大学教授,指导开展绩效审计;聘请专门机构,进行专业数据测试测评。借力借臂,建立与区纪委、区检察院、法院、监察局等部门查案办案的协调机制及工作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一公示三联合”,形成监督合力。
(三)创新审计质量管理,向高标准转型。一是注重年度项目科学立项,把好质量源头关。编制“五年滚动计划”,每年组织全体干部开展专题调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上级领导关注关心的重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等,通过3上3下,科学论证,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二是严格审计过程动态监管,把好质量过程关。每年完善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办法,签订工作任务、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开展随机抽查、网上检查、项目点评通报、项目考核评比,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三是坚持项目质量“回头看”,把好质量整改关。对全部审计项目采取“主审讲、组员评、共同议”的形式,查找过程控制重要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措施,查错补次,积极整改。四是注重审计成果管理,把好质量提升关。建立政府投资、经济责任审计等综合报告制度,不仅发现问题,更是从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当前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更高定位,青浦审计人将在区委区政府及市审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勤奋的努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服务青浦改革创新发展大局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