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9
松江区审计局 费晓冬
自1983年审计机关恢复建立以来,审计事业从无到有,审计队伍从小到大,审计从默默无闻到风暴频频,审计在社会中一步步向前迈进。2003年,李金华审计长代表审计署,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长达22页的审计工作报告,让审计工作为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视,将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影响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如何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成为摆在广大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同志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论”,形成了对审计工作更科学、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刘家义审计长把审计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比喻成“免疫系统”,非常形象贴切,就如同人体“免疫系统”通过抵御病毒入侵、消灭入侵病毒、修复受损器官等方式,保证人体生命的健康。审计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已经从以往的默默无闻,实现了华丽的变身,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保障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我是2004年进入审计机关的,刚进局时,对审计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很快就被局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所感染,每一个审计人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时而科室里互相讨论,时而对一些问题电话询问被审计单位。
那时候的大家还都是手工翻动着一本本厚厚的记账凭证,排摸着一个个的疑点,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我对审计也慢慢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了解了审计的“八不准”规定是高压线,是警戒线,每个审计人都应该慎微慎独,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局的每一个审计干部,也都是这么做的。我在局办公室工作时,经常看到各科室将被审计单位赠送的卡券、礼品、现金等上缴局纪检组,据我说知,这些还都是推脱不掉的,很多时候,这样的赠送早就被审计人员第一时间制止和拒绝了。
“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也是我进局10年来,每年的保留项目,结合上海市审计机关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采取局领导与科室长签订“廉政责任书”,科室长与科员签订“廉政承诺书”的形式,认真做好遵守审计纪律、效能投诉受理、工作督查督办、规范权力运行、政风行风建设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局里还定期举行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以及警示教育,观看一些警示教育片,让审计人员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时刻不放松,坚守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也造就了松江区审计局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形成合力的团队。
我曾看到过关键时刻,我局的审计干部加班到凌晨4、5点,只为配合纪委查处大案要案;也曾听说过面对被审计机关的百般刁难、恶语相向和辱骂,始终坚持原则的女同志,终究在回单位的路上委屈的流眼泪。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局获得了“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的荣誉,我仿佛能透过这个奖牌,看到每一个审计人工作的身影,勤奋、清廉、严谨、踏实。
同时,我局也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将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同时,紧紧围绕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总结反思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找差距,老老实实抓整改,扎实开展绩效自评活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我局绩效管理水平。
随着近几年计算机审计越来越热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刚进局时,大家都查看手工账到慢慢过渡到查看电子账,再到计算机审计。
我局更是开创了以计算机审计为创新点的“中审”审计软件开发,让计算机审计无论在数据分析上,还是在审计经验的分享平台上,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审”审计软件的开发,不仅提供了审计的新方法,也让审计人员多了很多新思路。多个区县的兄弟单位已来我局参观考察。
在被审计单位具备电子数据的条件下,将电子数据通过“中审”软件业务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采集转换,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节约了时间。同时,将以往的审计经验进行沉淀和总结,在“中审”软件里可供直接调取查看。以依托审计信息化为抓手,在计算机审计领域积极作出探索、认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是经过化妆后的磨难。不论是计算机审计方面,还是在其他审计项目中,多少个日夜审计人员挑灯夜战,查阅资料,多少个工作日奔波在工程施工现场。江河昼夜流淌,所以源源不断,川流不息;岁月更替交错,于是有了春夏秋冬、日新月异。为了这份责任,这其中我们倾注了心血,倾注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