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9
宝山区审计局
30年来,宝山审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30个春秋。30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探索了财政审计大格局、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基本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审计监督体系,并将绩效审计和环境资源审计融入和深化于各专业审计之中,审计工作实现了“四大转变”:审计目标由注重发挥防护性作用为主向发挥建设性作用并重转变,审计内容由注重真实合法审计为主向效益管理审计并重转变,审计方式由注重事后审计为主向跟踪审计并重转变,审计效能由注重发挥局部作用向发挥整体效能转变。30年来,审计思路不断创新、审计重点不断突出、审计能力不断提升、审计作用不断显现。
翻开宝山审计发展的历史,一串串数字令人瞩目,30年审计项目2036项,提出审计建议595条,采纳541条;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规章制度159项,制定整改措施315条,积极发挥审计工作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促进作用。
一、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完善财政管理当好“助推器”
自1995年开启同级财政审计新领域以来,宝山审计经历了探索、深化、拓展的过程,积极构建以财政政策为总揽、以财政管理为核心、以预算执行为主线、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各专业审计为基础的“目标统一、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财政审计大格局,不断增强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注重财政改革措施,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围绕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镇财区管、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措施,坚持审计与财政体制改革同步跟进,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审计领域不断深化,审计覆盖面不断拓展。围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监督要求,从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审计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转变,着力促进完善财政预算体系,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二是注重财政资金管理,促进提高资金绩效。围绕财政管理效能,注重从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财政政策执行和落实效果、后续评估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评价,促进财政在制度设计、流程控制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近年来持续促进财政盘活用好沉淀资金,同时推动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资金国库集中管理平台,出台了加强部门结余资金、“1加3”财政专项资金等系列管理办法,加大了资金统筹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5年来围绕财政在投入民生与环境治理以及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开展绩效审计18项,3个项目被《中国审计报》头版报道,促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制度23项。通过实践,实现了“三个转化”,即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财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转化,由以揭示问题为主的监督型审计向监督与提高资金绩效的服务型审计并重转化,由查错纠弊为主向促进加强管理、完善政策制度并重转化。三是注重财政资金效应,促进政策有效落实。围绕本区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0项引导激励政策,审计主动跨前一步,探索建立对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效果情况的轮审制度,揭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促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近期区府办向全区各单位转发了修订完善后的10项扶持政策,审计成果在促进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实现政府投资审计“三个转变”,为财政投资装上“报警器”
宝山审计紧随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步伐,坚持以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着力点,积极谋划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创新投资审计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投资审计“三个转变”,为财政投资装上“报警器”。
一是由注重事后决算审计向重大项目跟踪审计转变。近5年共对19个政府投资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实行53次跟踪审计,强调突出审计重点,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发挥审计预防性作用;强调分阶段动态跟踪,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发挥审计持续性作用;强调审计整改及时性,督促有关单位边审边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二是由注重监督向监督与管理并重转变。为理顺基建审计工作运行机制,探索比较完善的政府投资审计监督体系,进一步拓宽审计监管范围,强化审计集中管理力度;进一步优化审计分类管理方式,规范委托审计程序;进一步整合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强化监管和审计整改合力。通过创新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审计集中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建设单位自行委托审计行为,审计监管向政府投资项目全覆盖推进;探索比较规范的协审机制,建立委托审计质量控制和廉政监督体系、质量复查评估、工作例会制度和周报告制度等相关配套措施,防范审计风险。三是由注重微观监督向立足微观面向宏观管理转变。注重从宏观视角去研究分析和揭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缺陷等问题,努力提高投资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为此,创新部门联动机制,2012年建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府办、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宝山区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议事内容、成员单位主要职责等。通过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审计发现的建设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落实审计整改责任部门,并将有关情况以审计专报形式报区主要领导,促进发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机制的整体效能。
新思路、新举措,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了审计质量和效果。近年来,有8篇基建审计报告得到区领导批示,3篇审计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厅录用。
三、“两个转型”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为领导干部念好“紧箍咒”
我局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思维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审计目标、审计重点、专业融合、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通过统筹谋划、科学管理、资源整合,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基建审计等专业审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整体效能,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两个转型”,为领导干部念好“紧箍咒”。自1997年以来,按照3到4年轮审一次原则,对245个(次)单位363人次的领导干部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做到审计对象全覆盖。
一是围绕经济责任,突出审计重点。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将审计重点由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向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执行、管理等领域延伸,向重大经济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大额资金使用、财政管理等相关“权力运行”轨迹查找问题,并将领导干部履行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纳入审计重点,坚持“权责对等”原则,从经济监督向经济监督与权力制衡兼顾转变,客观反映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围绕审计转型,丰富审计内涵。围绕审计重点,探索对保障房转性、土地出让、对外投资、房产开发等权力运行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揭示建设项目招投标、保障房转性收益、土地资源利用、商品房开发中集体权益保障等问题,反映决策机制健全性和决策结果效益性方面的潜在问题,通过查堵漏洞、消除隐患,避免了国有和集体权益的流失,促进规范决策机制。审计重点的拓展,既丰富和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内涵,又推进了经济责任审计转型。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市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审计转型取得实效。三是围绕成果运用,提升审计成效。积极创新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方式,有效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函询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果通报制度;与区纪监部门建立了案件查处和预防协作配合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审计情况通报制度、部门对口联系制度、案件线索移送等制度,进一步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向全区各处级单位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情况,促进加强审计整改、完善内部管理;典型审计案例编辑成册,发放全区各处级单位,以案说法;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新模式,安排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整改措施和结果;审计结果被运用到区委巡察工作、区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区监察局行政监察重点和督查督办重点;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街镇(园区)财务管理考核体系。
三十年求索,三十年积淀。宝山审计注重理念创新促转型,业务创新提效能,管理创新树形象,审计工作实现了升级换代。展望未来,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激励着宝山审计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进宝山审计事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