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7
上海市审计局监察室
从1987年开始至今,上海市审计局坚持28年在全市审计机关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每年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开展廉政教育,集中查找廉政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自查检查,认真进行整改,促进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廉洁自律的审计铁军,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动力”源自“自我加压”
总有人问:“上海市审计局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的,又是如何28年一年一年的坚持下来的?”,在2009年6月庆祝建局25周年的老干部座谈会上,“第一茬”审计老前辈们对此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动力源自自我加压!”
本市审计机关刚组建时期,重点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违反财经纪律的不正之风开展审计监督。审计人很自然地意识到:“要审计别人,也要经得起别人监督”。于是,局里制定了不准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不准收受被审计单位礼品、不准在被审计单位买紧俏商品的“三不”纪律,并提出了“一心为公、一尘不染、一丝不苟”的“三个一”要求。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上海市审计局审计人员八项守则》,要求全体审计人员做到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并提出在全系统每年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重点进行自查自纠、检查执行八项守则的情况,形成了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的雏形。1987年,在全市审计机关正式部署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
“正人应当先正己,打铁更须自身硬”,这一理念成为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给审计机关带来了新情况、新挑战,给审计人员的思想带来各种困惑和冲击。“职业道德教育检查月活动还要坚持吗?审计机关这么严格要求有必要吗?还能得到审计人员认同吗?”面对一个个疑问,历任局领导都坚定地回答: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的传统不能变,弘扬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守法的审计干部队伍的目标不能变。在2010年检查月活动动员大会上,局领导告诫党员干部: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自身廉政建设也面临复杂的环境和形势的考验,检查月活动只能抓紧不能有半点松懈。
“创新力”保证了“生命力”
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28年,为什么还能保持“生命力”?秘诀在于不断刷新检查月活动的“主页”,即不断适应形势发展,深化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针对性强,效果好。
抓住一个主题。在每年的检查月活动中,审计机关都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确定一个主题,赋予检查月活动新的内涵。从单一的廉政纪律教育检查逐步向廉洁从审、规范审计权力运行、促进机关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勤政高效的要求拓展深化。近3年,结合审计队伍建设现状,相继确立了 “规范审计权力运行”、“规范委托审计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一系列主题,有重点地深化活动内容。2014年,局领导在全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明确:全市审计机关要把今年作为“制度执行年”,狠抓制度的落实,在今年的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中,集中开展自查、检查,动真格、求实效。
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坚持把新时期新任务对审计机关的新要求融入检查月活动中,紧跟形势,贴近实际,力求实效。2012年,紧密联系“廉政风险防控”这个主题,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梳理工作职责,查找廉政风险,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完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完善监控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采取多种方式。在检查月活动中,采取述廉述风、学习教育、向被审计对象发放征询意见表、开展审计现场廉政检查回访等方式,征询意见,查找不足,大力整改。在2014年开展的检查月活动中,重点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十届市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全国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工作视频会议,组织观看《贪欲之害》、《反腐倡廉警示录》、《四风之害》等警示录像片,开展审计组现场廉政检查和被审计单位回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持久力”得益于“执行力”
检查月活动坚持28年的“持久力”来自何方?来自于全局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坚定的执行力。
一是领导亲自抓。局领导坚持定期听取廉政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审计现场了解审计组执行审计廉政纪律的情况。在每年审计计划实施“开工”前,局主要领导都要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结合审计工作部署,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许多同志都认为,这个警钟敲在了“节骨眼”上。二是齐抓共管。始终把筑牢审计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工作作为强根固本的工程来抓,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全局年度工作计划,整合全局职能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把审计廉政工作渗透到创建学习型处室、创建“文明单位”、年度考核等工作中,确保廉政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是抓住关键。在检查月活动中,把重点放在对审计组这个审计执法一线环节的监控上,切实把好“教育关、告之关、检查关”。每次审计项目进点前,要对审计组成员进行廉政教育,签订廉政承诺书;审计组进驻后,要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廉政规定,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支持配合和监督;审计出点前,审计组要自查并汇报执行廉政规定的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向局监察室提交《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反馈表》。
“导航系统”保证规范运行
在检查月活动中,把廉政制度、机制的执行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制度的约束、保障的机制,尤如为前进设置的“导航系统”,保证各项廉政制度责任到位、切实执行。一是以制度管权。市审计局围绕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审计权力运行的目标,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重大审计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范,为权力运行提供制度依据。二是以“人”抓“事”。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内容分解为7个大项、50个子项,从“一把手”到各部门、各级领导的廉政责任一目了然,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驻局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部门(单位)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廉政责任落实体系。三是运用信息系统“控”权。从2009年起,积极探索科技防腐的新途径,构建运用信息系统约束和控制审计权力运行的机制,实现全部审计项目在局信息管理系统网上流转,实现了审计项目在网上运行、程序在网上流转、信息在网上传输,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28年的坚持,28年的传承,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可喜成果。奋发有为、公正廉明、积极向上的审计机关廉政文化氛围已经形成,促进了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建设,保障了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在连续多年向被审计单位发放的征询意见反馈表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廉政情况的满意率都达到98%以上,市审计局多次荣获 “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