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纪念上海市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 >>历任局领导署名文章

审计“三句话”对我的影响——上海市审计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 程志强

发布时间:2014-06-18

上海市审计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 程志强

我先后两次到审计机关工作,第一次是1986年3月到1990年1月,在金山县审计局任职,第二次是1997年4月到2003年7月,在上海市审计局任职,两次任职合起来有十年时间,作为个人来说,这种机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十年里我经历了许多故事,交往了许多人,现在离开审计岗位又快十一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忘人事几番新,当年初到审计机关时听到的三句话,常常映在脑海,没有忘记。

第一句话是“抓重点,打基础”。国家审计机关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同志们来自四面八方,怀着共和国第一代审计人的自豪,都想建功立业。但是审计工作白手起家,一张白纸,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抓重点,打基础”六字方针一提出,及时地明确了当前工作应该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一下子把大家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了。现在已经记不得这个方针是市局提出,还是审计署提出的,它完全符合当时审计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我第一次参加市审计局会议时听到“打基础,抓重点”这六个字,有些个“顿悟”的感受。我们金山的工作就按这个方针做,审计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第二句话是“不吃请,不受礼,不到被审计单位买便宜货”。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廉政建设的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上商品供应尚不丰富,许多商品都要凭票购买,当时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远比现在好,所谓的不正之风也无非是买点紧俏商品。审计干部手握监督权,你自己不想谋私,别人也可能会主动讨好你。市审计局党组十分敏锐地认识到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既有原则又比较通俗的规定。这个规定与现在党风廉政建设两百多条“不准”相比较,简直是土得掉渣,但是直白管用。正因为警钟长鸣,审计机关清廉的好作风一直传承到现在,为审计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我还记得,当时金山审计局的几位老同志都是自带了午饭去审计单位的,有一位年轻的审计干部无法拒绝酿造厂送的两瓶酱油,连夜缴到了局办公室。我两次离开审计工作岗位,在担任金山县县长和市纪委副书记时,还常常听到外界对审计干部作风的表扬和肯定,欣慰之余愈加敬佩当年老领导的眼光和魄力。

第三句话是“全面地了解情况,全面地掌握政策”。这句话实际上是审计工作的方法论,既讲了思想方法,又讲了工作方法,既体现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又体现了审计监督的特点。这句话是一次在南汇县召开的审计局长会议上,有一位领导同志的讲话里提出的,它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的具体化,操作性指导性都很强。当时审计法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刚刚有了一个《审计工作暂行条例》。审计工作的开展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审计是以国家的财政税务法规政策监督检查财政税务工作,以国家的金融法规政策监督检查金融工作,以国家的财务会计法规政策监督检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工作。审计干部如果自己不加强学习,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注意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也就无法正确履行职责。而且,当时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已经开始,原来的许多规定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了。新情况、新环境对审计提出了挑战,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都要改变。根据南汇会议提出的“两个全面”的要求。我们金山审计局确立了“立场不变,观念转变,方法创新”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审计工作取得了主动权。

记得在1988年春天,在松江县召开的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在报告中批评有些县的乡镇企业业务招待费开支过大,点了几个县的名。其中就有金山县,批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源头。县长压力很大,回来就打电话问我,金山乡镇企业招待费数字是不是你们报上去的,我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他要求我们把情况摸摸透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我们依据领导的要求组织了一次专项审计调查,调查贯彻“全面地了解情况、全面地掌握政策”工作要求,努力还原客观真相。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是郊区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价格“双轨制”的存在,二是“星期日工程师”的出现。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时期,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日子过得都很滋润。“价格双轨制”使得乡镇企业能够以相对比较合理的价格从国有企业取得原材料,再根据约定把一部分利益让渡给对方,但在账务处理上没有统一起来,有的企业直接作为业务招待费处理了。“星期日工程师”是指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利用休息天,到乡镇企业帮忙解决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乡镇企业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而这些报酬往往是本单位不知道的。上海采用“星期日工程师”比苏南地区至少晚了三年。乡镇企业“不正之风源头”的“原罪”主要是这两点。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确实发现了有些乡镇企业缺少监督,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问题,有的企业号称利润“百万富翁”,分配以后却“两手空空”,生存和发展都要靠“输血”,成了政府的负担。调查报告对乡镇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和管理问题客观地作了评价,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报上去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在全县开展了财务收支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相关规定。县政府还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在各乡镇设立内部审计工作室,根据乡镇规模专配2至3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经费由所在乡镇保证。“星期日工程师”问题,随着政策放松,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也已不是问题。后来,金山县的八百多家乡镇企业在1995年1996年两年内全部实现了改制,彻底抛掉了“不正之风源头”的帽子。

在市审计局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值得回忆的故事很多,但最深刻的印象是前面提到的“三句话”。“三句话”没有浮华的词藻,却蕴含丰富的哲理,在我离开审计岗位后,它们还常常向我提示,让我警醒,使我在工作困难时牢记责任,在工作顺利时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