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纪念上海市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 >>历任局领导署名文章

创新发展 打造上海审计的升级版——上海市审计局第一任局长 赵洪元

发布时间:2014-06-18

上海市审计局第一任局长 赵洪元

今年是上海市审计局成立30周年。回首往昔30年一瞬而逝。新中国的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张白纸到逐步成长,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审计路子,审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审计路子越走越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振兴上海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上海成功举办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审计主动参与,开展全过程同步审计,实现廉洁办博的重大成果,为我国现代审计发展史谱写了一页光辉的篇章。

审计影响也越来越大。“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已成为社会共识。审计公开制度的实施和逐步完善,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性审计充分显示审计监督控制风险的防护性功能,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审计已成为建设廉洁政府、民主政治、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审计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审计手段现代化。尤其是20多年来审计机关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专业能力强、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难能可贵。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几代审计人员无私无畏,奋力拼搏所作出的贡献,为今后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计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审计在新形势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重要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国家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振奋人心。既为审计事业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

一是审计的更高定位。2013年十月世界审计组织发布的《北京宣言》,明确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国家良治是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李克强总理到会致辞中提出:审计机关具有独特的专业化优势,国家审计要成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权利运行的“紧箍咒”、公共资金的守护者。这是审计工作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二是审计任务的更高要求。今年全国审计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以责任为核心,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社会对审计寄予更大的期望。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审计越来越重视,依赖程度和公信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公众对审计“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出现“审计疲劳”的现象如何化解?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解决的课题。

为此我们审计部门,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更好地为国家“五位一体”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努力打造上海审计的升级版 为廉政改革发展服务

在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综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主动配合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系统工程,为促进上海廉政建设、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要进一步树立宏观综合审计理念。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强调审计的宏观性、综合性、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要正确把握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突出重点,以项目为导向,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统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社会相关资源作出计划,努力打好综合审计的组合拳,形成大审计的新格局,努力创造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全面覆盖的新局面,全方位发挥审计监督的防护性和建设性功能,为促进上海的廉政建设,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反腐倡廉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主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整改等各种“平台”机制。及时交流信息,把握方向,研究政策,协调工作,专业联手,形成合力,“倒逼”各项必要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当前,要着重研究对国民经济中违法乱纪行为的问责制,把审计整改与行政问责相结合,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使违法者无处藏身。

三进一步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优化智能审计工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四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对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定期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向人民负责。内容要细化、通俗、易懂。让人民享有知情权、监督权,争取形成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共同监督的氛围。

五坚持从严治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要坚持和发扬审计的光荣传统,不断巩固和完善审计系统自我净化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大力培养一批依法审计,敢于碰硬并具有独立综合审计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开拓审计事业的新天地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