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事业发展在基础,基础建设的关键在制度。他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地走着。
――题记
吴浩,闸北区审计局法规科科长。从事审计工作17年,一直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因工作表现突出,曾被评为闸北区第五届青年优秀人才,最近他被区委组织部列入副处级后备干部培养考察。近3年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1次,被评为区机关好党员1次。他负责设计的计算机审计小模块在市审计局计算机审计小程序小模块评比中获优秀奖,其撰写的论文在闸北区财政会计学会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
平时工作不分“家”
平时,只要是局里的工作,需要他去做的,他从不推诿。一是加强审计业务规范建设。为贯彻审计署6号令要求,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该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操作规范,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去年,他积极倡导系统审计方式方法,在计划安排和方案审定中加大延伸审计的力度,并要求审计组在审计项目中积极推行。通过全面解剖、综合分析,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系统性、整体性、制度性的问题。去年,该局结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该区财政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多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到审计资金量达70%,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审计报告获区领导批示。二是加大复核工作力度。他担任法规科科长以后,针对复核内容增加、审计风险增大、复核要求提高等特点,着力从审理的角度,认真做好复核工作,基本实现了复核重点由审计事实的客观性、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审计处理的恰当性转向审计目标的宏观性、审计建议的建设性和审计成果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现在尽管复核工作任务加重了,但是他毫无怨言,每天坚持早到半小时,晚上晚下班半小时,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保证复核工作从不拖延。三是认真做好金审工程建设工作。根据工作安排,由他负责金审工程的推进工作。接受任务后,他认真学习《上海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审计署金审工程建设指导规范,在充分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按“高起点、系统化、全覆盖”的要求,完成了“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和建设方案。目前,该局依托“金审工程”一期建设成果,积极应用审计管理和现场审计实施两大系统。近年来,他还发挥自己在使用计算机上的技术优势,多次协助审计组解决电子数据转换等问题,为一线人员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提供了技术保障,深受大家好评。
重点工作冲在前
去年,闸北区政府要求该局协助区委办、区府办做好市审计局对闸北区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督促落实工作。这次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但当领导把任务交给他,他二话没说,立即投入工作。他连续10天加班加点,认真解读有关审计结论性文书,逐一分解整改目标和整改责任;协助有关整改责任单位完成审计整改方案制订完善及归纳汇总工作;参与起草了审计整改情况的反馈报告,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此基础上,他还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审计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整改难、落实难等现象,结合新形势下提升审计成果的思考与实践,撰写了调研报告《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切实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分析了审计整改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在该区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作了交流。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他主动请缨,牵头起草了闸北区审计结果落实暂行办法,经区政府批准颁布实施。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主要是健全完善了该区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机制、整改情况报告机制、整改落实联动机制、整改督查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推进“难点”工作不含糊
近年来,社会对审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也充分意识到自己负责的这份工作份量有多重。一方面,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汇集、甄选、发布工作,并按照闸北区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机构的要求,及时更新、整理已发布的政府公开信息,定期撰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近年来,在他的努力下,该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是操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在贯彻落实《闸北区审计结果公布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就公告的授权、文书的起草、审核、签发、公布健全了内部规程;二是公告渠道进一步拓宽,尝试通过政府公报、政务网、《闸北报》多渠道发布预算审计、救灾资金审计等重要公告,保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反映审计情况;三是公告内容进一步丰富,由单一的结果公告转向审前公示、过程公开、结果公布的全面公告,努力打造“阳光审计”,增强审计执法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