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直走在“先进处室”的行列,总是能够创新工作思路,善于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从宏观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推进财政审计工作。
他们,依靠的是“先进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发扬的是“精益求精”、不甘落后的工作风尚,保持的是“创意论坛”注入的不竭活力。
――题记
有人形象的说,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是牵头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排头兵”。为了这份职责,近3年来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一直尽心尽力,组织实施的16个审计项目、3个审计调查项目,其中获全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比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4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个审计调查项目的报告获市领导批示。该处被市审计局表彰为“2006年度表扬处室”、“2007年度先进处室”。该处党支部被市审计局评为“2005-2006年度先进党支部”、“2007-2008年度先进党支部”。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
(一)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坚持着眼于对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瓶颈”问题的钥匙,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综合财政工作中,积极推进系统审计和综合财政审计,审计重点逐步向规范支出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转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决策审计作为重中之重,把内控审计作为首要环节,把业绩审计作为必要内容,把法纪审计作为特殊要求,不断深化审计内容;在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中,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着力揭示具有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角度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打造廉洁高效队伍。加强廉政学习,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强堡垒;加强勤政学习,营造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增强职业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充实审计一线业务力量,将新进的高学历人才组成业务科,促进年轻审计干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管理,营造民主氛围。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审计行为;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提高审计质量。坚持民主管理,着力营造团结融洽、互相信任的工作氛围。
二、坚持精益求精,提高审计质量履行监督职责
(一)以加强预算管理为目标,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综合协调工作。
1、加强审前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市本级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支出方向和管理模式,开展审前调查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年度政府支出重点,围绕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和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选取通用资产、专项资金等开展绩效审计;结合审计财政、税务、市发展和改革委等综合经济部门的契机,收集各种信息,深入剖析各项资金管理政策和使用规定;在此基础上,设计统一的专项汇总表格;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方案,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奠定基础。
2、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实施协调。在审计初期召开专题协调会,讲解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分析实施操作各项要点,收集整理相关法规资料分发给各项目主审,并公布各负责同志的联系方式,便于各业务处及时交流沟通。在实施过程中,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明确划分各人负责的项目,定期与分管的项目主审联系,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整理、分析发现的问题,对于其中的普遍性、共性问题,及时与其他项目组交流经验,扩大审计成果,为后期汇总报告奠定基础。
3、加强综合分析,汇总审计报告。在相关业务处室提供的分项目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归纳市级部门存在预算管理不规范、资金大量结余和市级部门所属单位存在资金使用、资产管理不规范等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认真统计整改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完成审计整改报告。3年来,财政审计处分别承担了10、17、22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的汇总任务,汇总项目审计资金资产总额达1061.48亿元。
(二)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目标,推进开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工作。
1、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开展科教兴市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调查。2007年,财政审计处将科教兴市专项资金作为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在调查过程中,坚持整体分析,抓关键控制环节,重点对该项资金的政策制定、执行和落实、拨付使用、项目筛选、推进和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报告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审计调查的结果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批示,市政府领导还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报告揭示的问题,调整优化资助方向,精简资金管理体制,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调查达到了预期效果。
2、以完善管理制度、控制潜在风险为目标,开展新增汽车额度拍卖取得收入及使用管理情况审计调查。针对此项社会热点问题,财政审计处在深入分析审前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委托拍卖主体程序、拍卖相关收费等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内容作为调查切入点,揭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调查,促进了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新增汽车额度拍卖取得收入管理办法及拍卖委托管理机制。
3、以规范运行管理机制为目标,开展政府采购情况审计调查。2008年,财政审计处对上海市政府采购情况开展审计调查,重点审计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评审专家和采购程序规范情况,揭示出政府采购专家库建设及专家选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集中采购项目的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调查报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建议,市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批示,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
(三)以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为目标,推进区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001年至今,财政审计处已完成15个区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区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对象层次高、评价标准难等特点,财政审计处在审计中探索总结出“围绕四项权力,评价六个方面”的审计思路,即强化对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行使情况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抓住区、县经济运行中六大方面,即预算管理、土地管理、招商引资、政府负债、国企改革和重大项目等,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模式,为推动济济责任审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008年财政审计处实施的两个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资金总额达397.05亿元。在审计过程中,坚持围绕区域发展热点重点,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发展,不断深化审计内容。对于审计报告中揭示出的问题,市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专门批示,要求“明确方针,加大力度,规范财政扶持政策”。相关区委、区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积极进行整改,规范各项扶持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资金进一步向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审计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积极开拓创新,推动审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完成市审计局2007年度重大课题《转移支付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阶段性成果《转移支付审计探讨》在中文核心期刊《审计研究》上公开发表,该课题参加了2008年10月举行的上海市审计科研论坛交流,获得了与会同志的好评;参与中国审计学会《政务公开环境下增强政府审计执行力》课题的研究,承担了部分内容的撰写、修改工作;完成市审计局2008年《税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为税收征管情况审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开展“创意论坛”活动,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从2006年开始,财政审计处连续3年开展“创意论坛”活动,先后就预算管理审计、财政转移支付审计、非税收入审计、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主题展开内部研讨,重点对近几年开展财政审计和区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交流研讨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促进审计工作持续发展。财政审计处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大胆放手让青年干部担任重大项目的主审或其他重要工作,在实践中锻造人才。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些青年审计干部迅速成长,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部分同志成功担任区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审,审计报告获得好评;青年干部提交的“税收征管审计专家经验”入选审计署2006年度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并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