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每年完成近100个审计项目、共查出并移送案件线索11件、审计决定执行率达99%、审计建议采纳率达95%……
这是他们尽心尽力,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书写的非凡历程。
9次被县政府评为县文明单位,在县级机关年度工作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一等奖……
这是他们与时俱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谱写的丰收曲。
——题记
崇明县审计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服务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能力。近3年来,累计实施各类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88个,移送案件线索11件,其中在全市审计机关优秀项目评选中1个项目获一等奖、2个项目获二等奖,1个项目受到审计署表彰。2006年以来,连续被县政府评为县文明单位,在县级机关年度工作考核中连续获得一等奖。2007年,局机关党支部被县级机关党工委表彰为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2008年,获全市审计机关思研会论文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2007年,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获审计署征文优秀奖。
一、每年完成审计(审计调查)项目近100个
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崇明三岛功能定位的明确和长江隧桥工程的启动,崇明县审计局审时度势,及时展开调研,确立了在巧字上做文章、在严字上出效果的工作思路。
(一)审计任务“巧”安排。在审计立项时,及时同县委组织部门沟通联系,将年度内涉及到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结合起来,一并立项,避免重复审计。在审计实施中,要求所有项目一律采取送达审计方式,审计组除调查取证和征求意见等环节外,大部分时间在局机关实施审计,大大减少了往返审计点的时间和成本。同时还要求审计组开展交叉审计,一个审计组最多时可以实现同时对3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充分发挥了审计人员的整体合力,也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对投资审计项目,在坚持以国家审计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委托审计,借用中介机构的人力和技术,缓解投资审计力量的不足。
(二)审计质量“严”控制。组织开发了审计项目内部管理系统,局长室可以及时了解审计项目的进度和相关情况,实现了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根据审计署6号令规定,建立完善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11项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图、242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点以及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等具体措施,涉及到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监督问责等方面,有关做法得到了市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组的肯定。
二、查出并移送案件线索11件
该局始终坚持把查出大案要案线索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把握细节,深入挖掘审计疑点。3年来,该局严格执法、敢于碰硬,揭示出一系列违法违纪问题,涉及资金、资产、票据和税收管理等多个方面,发现案件线索11件,其中最多的一年达到6件,都及时移送至纪检、司法、税务等部门进行了处理,并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警示意义深刻。
2006年,审计人员一举查出某镇财政所长、经济小区主任擅自出借公款等违法违纪问题,经移送处理,党内警告处分2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开除党籍1人,诫勉谈话1人,判刑1人,其中涉及3名党员领导干部。2007年,查出某镇经济小区主任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问题,挖出了该单位的“小金库”,经移送处理,该经济小区主任被判刑。该项目受到审计署表彰。2008年,查出某厂存在涉嫌偷税、低价销售产品和公款私存等问题,经移送处理,该厂厂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有关涉案人员也被立案查处。
三、审计决定执行率平均达99%
该局既注重问题的查处,更注重问题的纠正和审计建设的落实,始终把审计整改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审计监督取得实效。一是定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跟踪了解整改情况。即使有时遇到少数单位不理解,审计人员也能够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宣传审计法规,要求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及时指出被审计单位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2007年底,全局项目中只剩一项审计决定未得到执行,审计组先后5次走访被审计单位,做到以法示人、以理服人、以诚感人,最终使该单位虚心接受,落实了该项审计决定,保证了当年审计决定执行率达到100%。二是注重营造外部环境。在每年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增加一个附件,以表格形式详细披露所有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做到审计揭示的问题“零遮盖、全透明”,“借助”人大监管的力量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从去年开始,该局还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经济责任内容写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呈报县委主要领导。3年来,该局审计决定执行率平均达到99%,纠正违规金额8.81亿元,其中核减工程款2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21亿元。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卫杰在审计整改报告中批示:“县审计局人大意识强,落实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动作快,不含糊,工作认真负责,依法履职,坚持原则,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
四、审计建议采纳率平均达95%
该局在履行审计监督性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层面剖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2006年,该局对全县13个招商小区的税收扶持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查出有关经济小区超比例支付税收扶持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招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归并整合县招商政策、加强税收扶持资金结算管理等审计建议。2007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专题研究规范全县招商管理问题,废止了原有的7个有关招商的文件,出台了新的招商政策。2008年,根据市局统一安排,该局对崇明县亚通公司水上公共交通经营成本进行了审计调查,查清了该公司存在的成本核算不实等问题,并向该公司提出了转变管理模式、健全内部控制、加强会计核算、调整人员结构等四项审计建议。同时还针对今后公共交通改革,向县政府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补贴机制,对各航线各船舶实行分类补贴的审计建议,得到了上级的好评。3年来,该局通过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出各类审计建议156条,被采纳148条,采纳率为95%。通过审计专报和审计动态提交审计信息125篇,被领导批示、采用89篇。据统计,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制订出台了13项制度、22项措施,涉及到重大决策、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县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