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恪尽职守,朝着自己认准的目标,一路坚定地走来。他们率先通过了 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是坚毅加汗水铸就的辉煌。
他们,勇于开拓,向着更高的理想攀登,一直执着的前行。他们率先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理智加汗水蕴育工作的创新。
――题记
静安区审计局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后,不甘满足,继续积极探索具有静安区域特色的现代审计模式。近年来,有4个科室分别获得市劳模集体、市共青团号、市青年文明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该局计算机审计方法研究获该区2007-2008年度科技创新三等奖。在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部门。连续两届(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获得市文明单位、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一、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适应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养。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作一流审计人才、建一流审计队伍、创一流审计业绩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2007-2008年,该局组织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达百余次,配合开展了网上论坛、网上竞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二)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审计干部业务技能。鼓励在职学习,要求除干部在线学习以外,每年必须完成40学时的学习,并列入年终考核。通过提高审计干部学历层次、能力素质,着力引导审计干部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
(三)强化制度管理,提升审计干部自我管理能力。一是通过引入 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把各项制度置于严格受控状态,做到事事有记录,人人有监督。二是提出建设符合静安特征、具有静安审计特色的文化体系,积极营造“审计文化人人讲,文化气息处处现”的氛围;凸现“敢讲真话、忠诚敬业、谨慎勤思、追求卓越”的静安审计精神。三是实施两个“导向管理”:实施审计文化导向管理,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干部自我管理能力;实施战略目标导向管理,将制度、纪律、考核等制约性管理,逐步过渡到融全局长期目标与科室目标、个人目标为一体,个人目标与个人价值取向及事业追求为一体的导向性管理。
该局抓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被区委政策研究室编入《决策研究》,区委书记批示全区各单位领导参阅。
二、开拓创新,着力提升审计质量
(一)突破传统审计框架,建立现代审计模式。在研究国际、国内审计工作态势的同时,对比分析审计内容、审计方法、队伍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参考他人发展之长处,把握发展之规律,确定发展之目标,提出突破传统审计框架建立现代审计模式,使全局工作与区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一是拓展现代审计理念,凸显现代审计水准,将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基础理念与审计项目融为一体;二是将现代技术运用于审计实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了审计数据信息库,自行开发审计监督分析软件,对部分单位财务实施预警和审计分析。反映静安区审计局现代审计模式成就的长篇通讯,被《中国审计》用四个版面重点宣传。
(二)展开现代审计工作,形成特色,提高审计权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由法人向自然人转变。静安区的经济责任审计,转变审计对事不对人的传统观念,逐步从评价法人转向评价自然人,这已形成为其特色审计的一部分。紧紧围绕静安区“双高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集中体现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执行国家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客观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该局在全市率先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并代表上海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近年来,该局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区属集团公司不实资产7亿多元,经审计已核销不良资产1.5亿元,增加项目收益和减少损失浪费金额7.4亿元;通过党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全区投资项目增收节支金额共计9318万元。根据审计发现和反映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建立和完善全区性的管理制度9项,促进了全区各项管理工作。二是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从2002年起,该局开始大胆探索开展绩效审计。一方面,由后至前,实现由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向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的绩效审计转变;另一方面,由点到面,实现绩效审计层次的全面提升。2005年以来,该局绩效审计工作量所占比例连续两年超过50%,提前两年达到审计署五年规划要求。2008年,该局紧紧围绕国际静安指标体系,探索开展了政府战略目标执行情况审计,即对国际静安指标体系——居民生活质量阶段性实施情况开展了绩效审计。向区政府提交的政府战略目标——居民生活质量绩效审计报告反响强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审议审计揭示的问题;区委书记批示要求作专题调研,针对共性问题,从思想认识和运作机制方面研究决策建议。目前,该局的绩效审计报告,已被区人大常委会作为审议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审计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局绩效审计工作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也曾对该局参与的老式住宅卫生间改造工程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进行了报道。三是财政审计向公共审计转变。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审计发展趋势、静安区“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该局提出了财政审计向公共审计转变。预算执行审计在规范区级预算支出管理、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重点围绕公共开支,突出对静安区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情况审计,体现公共投入与社会发展、公平和谐的紧密联系,工作报告获得区人大常委会地充分肯定和好评。近两年来,通过审计发现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区委、区政府转发了全区性管理制度2项。
三、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一)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集体研究决定;坚持试行党务公开,从程序和制度上保障全局各项工作、各项重大决策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二)建立沟通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建立了谈心日制度,增强班子成员间、领导与审计干部间的沟通联系,掌握和了解审计干部的思想动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团结带领审计干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三)严格执行廉政规定。每年局领导与区委、区政府签订廉政责任书,并认真践行承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和“廉政寄语”等活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迄今保持被审计单位零投诉,为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