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回眸
 >> 
上海审计史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2003年上海市审计工作成果
2004-10-30  

  审计成果 全年共完成审计单位1022个,完成专项审计调查项目72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50.65亿元,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169.60亿元。通过审计处理,已上缴财政金额2.02亿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2561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39.07亿元。此外,还核减工程款17.57亿元,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7件。市领导对市审计局17篇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情况专报作了批示。
  预算执行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依法开展了200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在审计中,除了重点抓好对财税部门审计外,还注重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审计监督。不仅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还注重检查财政资金投向的合理性,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价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根据人大和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整改,确保审计监督取得实效。通过审计,为本级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和人大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依据,审计工作受到了本级人大和政府的肯定。市政府领导对市审计局上报的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作了批示。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肯定审计工作做得深、实、细,审计工作报告在广度、深度、透明度上都有所提高。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主任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肯定市审计局在督促、帮助、检查和落实整改意见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审计工作一年比一年好。
  专项资金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专项资金59项,审计专项资金总额达831.49亿元。市审计局重点对失业保险基金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林业建设资金、科技兴农资金、公路养路费、城市建设资金等15项重点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在审计中,坚持做到跟踪审计资金流向,延伸检查到具体项目和具体使用单位。不仅检查资金管理情况,监督资金合规使用,而且还检查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领导对失业保险基金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报告、科技兴农资金和林业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报告作了批示,要求切实加强严格管理,理顺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本市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款物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客观反映本市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款物使用管理情况,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的管理机制,规范社会捐赠款物管理提出了审计建议。各区县审计局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对教育经费、科技发展基金、绿地建设资金、动拆迁资金、政府采购资金、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资金、财政安民帮困资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等重点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金融审计和外资运用审计 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市审计局组织11个区县审计局对中国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市审计局对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促进保险公司加强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市审计局对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促进证券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市审计局对本市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8个项目、12个项目执行单位2002年度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对政府外债管理体制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促进提高外资利用质量,防范外债风险。
  重点建设项目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建设项目225个,审计项目投资总额479.35亿元,查出违规行为金额1.43亿元,核减工程结算、减少工程投资17.57亿元。市审计局对21个市财力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整概算审计或竣工决算审计,对10个市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在建审计或竣工决算审计。市审计局还对绿地工程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项目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探索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计新路子。市审计局对9个大型公共绿地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效益情况、城市公共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投资效益情况,以及50项财力投资的市重大项目建设、验收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促进建设单位加强投资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各区县审计局结合本地实际,重点抓好财力投资项目概预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核减工程投资,节省建设资金,促进了地区建设和经济发展。
  企业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各类企业171户,查出违规金额44.31亿元,应交财政金额1.12亿元。市审计局对3户政策性亏损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促进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市政府领导对审计报告作了批示,要求市有关部门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受国资管理部门委托,市审计局和部分区审计局开展了国有企业申请核销不实资产的鉴证审计。市审计局对本市工业系统部分企业实施经营者期股(权)激励制度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促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部分区县审计局根据政府要求,开展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或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审计、转制企业资产负债损益鉴证审计,促进了本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市审计局对17户市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5个单位县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2个区审计局局长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个区县审计局根据本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对36户区县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273个单位的312名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提供了参考依据。市审计局还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召开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本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充实调整工作。
  行政事业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行政事业单位465户,查出违规金额8398万元,应缴财政金额1381万元。市审计局对10户主管预算单位及其28户一级预算单位200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促进政府部门加强预算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市审计局组织11个区审计局对市公安部门和11个区县公安部门200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促进了公安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依法行政。市审计局对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20个被撤消、合并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审计,对发现的问题作了处理,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审计情况专报和审计报告作了批示,对审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4个区审计局开展了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审计,为本级人大常委会评议领导干部提供了依据。
  专项审计调查 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专项审计调查项目72项,调查单位987家,审计调查金额1219.63亿元,发现问题资金35.39亿元。市审计局重点抓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效益情况,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情况,产权交易管理情况等13项审计调查。有关区县审计局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国有企业转制改制情况、街道财政财务财力情况、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等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内部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切实抓好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促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市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学习贯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推动各系统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搞好2003年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工作。据统计,至年底,全市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1672个,配备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5175名。全年共完成审计单位36093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4.72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4.33亿元,已纠正违规金额5.05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0件,建议给予行政处分11人。
  审计信息化建设 全市审计机关继续加大投入,强化培训,积极推进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市审计局认真落实“金审工程”要求,启动“上海市审计信息化系统”项目建设,已列入市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研制开发“上海市审计局管理信息系统”,经市科委组织专家技术鉴定,认为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的充分肯定。举办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对全市审计系统40名审计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培养计算机审计骨干。在固定资产审计、金融审计和外资运用审计等领域开展计算机审计,不断加大计算机在审计实施中的应用力度。加强和改进“上海审计”网站建设,抓好网站改版工作,不断完善网站功能,及时充实和更新栏目内容。

[ 关闭窗口 ]
[ 打印文章 ]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