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1号(总第41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2021年1月至4月,上海市审计局对本市2018年至2020年体育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
截至2020年底,全市体育场地面积5850.50万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共体育场馆101个,市民健身步道、骑行道约1910公里,市民球场2252片,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7072个。本次审计调查抽查涉及15个单位的50个公共体育场馆。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本市各类体育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等制度相继修订和出台,体育设施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全国首推体育电子消费券配送,以信息化手段惠及众多市民。但审计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推进缓慢。一是大居配套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全市已启动的大居基地中共规划82个文体中心,有65个尚未开工建设。二是市民健身中心推进缓慢,街镇覆盖率为39.5%,未能完成50%的覆盖要求。三是部分市级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滞后。
(二)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不规范。一是公益性不足,部分市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公益开放时间未达规定标准;部分场馆公益性开放场地面积不足,低于总面积的30%。二是部分市民健身中心在检测项目配备和运动空间规模等方面不达标,无法充分满足全民健身需求。三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管理,实际有效注册率仅34%。
(三)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一是信息化运用覆盖面不够广,101家场馆中,仅36家使用信息化平台预订。二是各类信息化平台整合不到位,上海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2019年10月起正式运行至今,通过该平台开展预订服务的仅5家,同时,本市部分场馆在自行开发预订平台,体育服务信息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
(四)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存量资产管理存在缺陷。部分体育场馆存在场地被违规改变用途、场地长期闲置、场馆资产权属不清晰、违章搭建等问题。
(五)体育设施的维修保障机制不完善。部分体育场馆因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全民健身设施器材存在超期服役隐患。
(六)委托运营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场馆存在委托程序不规范、未按合同约定收取租金、委托运营后公益性降低等问题。
三、审计调查建议
对上述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对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推进缓慢问题,建议市体育局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的管理,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对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不规范问题,建议市体育局进一步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完善落实公益开放政策,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提质增效。对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问题,建议市体育局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已建成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使用和监督,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效能。对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存量资产管理存在缺陷问题,建议市体育局和各区政府加强对存量体育设施的管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加强监督检查,对擅自改变用途、侵占公共体育设施的情况及时纠正。对体育设施的维修保障机制不完善问题,建议市体育局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监管,落实维修保障机制,对超龄服役的器材应及时更换维修。对委托运营缺乏有效管理问题,建议市体育局和各区政府建立健全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管理监督机制,规范体育场馆委托运营行为。
具体整改结果由市体育局向社会公告。
主办单位:上海市审计局
地址:上海市世博村路300号3号楼 邮编:200125 (总机)021-2311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1:30,13:30-17:30
备案号:沪ICP备0500969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