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上海市审计 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1-08-27 09:36

沪委审办〔2021〕7号


各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区审计局,市局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十四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审计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上海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审计局

                                  2021年8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十四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上海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十四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审计工作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审计工作具备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大力开展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新的领域审计,不断完善审计监督制度体系,着力打造审计铁军,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审计理念、审计制度、审计方法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审计监督制度。

——上海发展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窗口,既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冲击,也面临着国家赋予更大使命的重要机遇。从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来看,上海要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力支撑;从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来看,上海要率先推动治理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发挥对全国的引领带动作用;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上海要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经济循环。全市审计机关要找准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开阔眼界视野、提高政策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水平。

——审计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审计理念思路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审计组织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审计全周期管理和审计成果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作用发挥与党和政府要求仍有差距;审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审计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数量不够充足。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综合施策,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目标导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推进审计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审计智慧、发挥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

深刻理解和把握审计工作的新职责、新使命和新要求,更加有效地将以下原则贯穿审计工作始终。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审计事业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健全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法治原则。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公正客观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持续强化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监督,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审计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形成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具有上海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审计经验。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促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

——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方法思考谋划工作,处理好查问题和促整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关系,做到一体谋划、一体落实,增强审计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全局观念审视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把握全市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内在关联,促进各领域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四、主要目标

大力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完善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维护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机制,推动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健全市委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部署落实机制,加强对区审计机关的领导,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

——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格局。统筹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力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有效运用社会审计资源,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审计监督格局,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决消除监督盲区。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优化审计监督大格局,系统发力、提质增效,充分体现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威、制度权威。完善市区两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审计机关与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左右互动的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机制,更好发挥监督合力。建立健全长三角审计机关工作协同机制,探索跨区域审计协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治已病、防未病”,有效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围绕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和使命要求,对标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工作部署,以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谋划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深入把握新发展阶段,在服务上海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上体现更大作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各项审计中着力关注资金、资产、资源等使用效率,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服务上海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上体现更大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服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体现更大作为。

——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审计。以推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对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建设“五大新城”、做优做强“五型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落实情况等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政策落地生效中存在的堵点、难点,以及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的揭示力度,推动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促进提升城市功能和辐射能级,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加强各专业审计与重大政策措施的有效对接。全市审计机关内设业务部门应将自身职责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审计,发挥专业优势,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政策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改进政策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总体分析,努力做到从政策“最先一公里”到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全流程、全链条跟踪,客观反映政策实施效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六、财政审计

以促进统筹财政资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公共工程投资等的审计。

——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预决算审计。重点关注本级政府“全口径”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情况,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资金直接相关的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等落实和推进情况,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情况,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等情况,推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重点关注各级政府财务报告编报合并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报告利用情况,促进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提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推动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有效结合的实施方式。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本市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实事项目等,对资金投入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保障全市重大工作任务的重点专项资金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依法评价各类重点专项资金和基金的管理使用绩效,切实促进专项资金和基金提质增效,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政府债务审计。加大政府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力度,依法评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绩效情况,保障债券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本市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综合运用跟踪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竣工决算审计等方式,加大对重大公共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重点关注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关注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生态等领域重大公共工程建设推进情况,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投资控制、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投资绩效等情况,促进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及相关政策落实,提高投资绩效,优化投资结构。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围绕我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签定协议约定的职责,在项目执行期内定期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

七、社会保障与民生审计

以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各项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为目标,持续强化社会保障与民生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加强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等稳就业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强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促进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推动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完善。

——民生领域审计。加强对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落实、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绩效管理等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建设,助推完善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和健康上海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八、资源环境审计

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制定实施全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三年计划。

——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审计。按照审计署的部署要求,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组织对相关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财政安排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和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环境治理、生态空间建设、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提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综合效益。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强对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对生态空间建设和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提升生态空间规模和品质;加强对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自然资源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九、金融和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金融和国资国企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审计。

——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审计。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深化对本市金融机构、各类金融业务的审计,重点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政策落实效果以及金融工作单位履职情况,有效揭示重大风险隐患,促进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情况,国有企业主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投资并购、改制重组等情况,促进国有企业运营提质增效,化解重大风险隐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上海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推进“三大任务”、实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等服务国家和本市战略情况。围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要求,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围绕国有企业实现改革新突破要求,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情况。压实主体责任,防范廉洁风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加强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协调联动,完善有关管理规范和工作指引,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和管控能力、境外投资决策及实施、境外项目建设及运维、境外资产经营绩效及管理等情况,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保障“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十、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强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推动落实中央两办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完善组织机制和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

——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编制领导干部(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十四五”轮审计划,进一步深化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强化计划安排的科学性、统筹性。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关键岗位、社会关注程度高、权力集中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人员)的审计力度。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履职行权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坚持实事求是,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准确界定责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规范审计评价,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能。依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平台,有效整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内部审计机构等多方资源力量,发挥合力、提升成效。推动建立健全联合反馈审计结果、联合督查审计整改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协作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对下一级联席会议、工作党委及有关部门、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十一、督促审计查出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按照“治已病、防未病”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整改促进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落实各方整改责任。推动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审计整改的督促责任。落实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的跟踪检查责任,按照要求督促检查审计整改,严格对账销号;对以前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后续审计重点关注内容;支持协助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工作,配合党委和政府的督查部门做好整改督查工作。

——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完善制度机制。聚焦审计整改的系统性,将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统筹纳入审计整改工作部署推进。督促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既要针对具体问题落实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排摸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把审计整改与完善内部治理结合起来,与强化行业监管结合起来。通过审计整改,促进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制度规范。

——推进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和整改结果公开。推动将审计整改与干部考核评价结合起来,强化审计整改结果利用,提升审计成效。推动依法向社会公开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开促进形成督促整改合力。

——推进审计整改闭环。实施审计整改清单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资源,建设审计整改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电子化的审计整改清单及台账,动态跟踪分析审计整改进展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定期报送后续整改情况,直至完成整改,形成闭环。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审计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建设,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十二、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坚决维护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强化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确保审计工作有序高效。

——推动健全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有效保障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保障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区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强化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查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中央和市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推动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市区两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落实有关议定事项,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制度。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情况,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工作要求,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规范区委审计委员会向市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工作,区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市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

十三、全面加强审计全周期管理

树立创新思维,着力加强审计全周期管理,推动资源整合、系统发力、提质增效。

——强化审前研究,统筹项目计划管理。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本市重要发展规划、重大政策措施、重点推进项目等,对审计对象提前开展深入研究,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强化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的衔接,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政策跟踪审计为平台,统筹安排各类审计项目,强化审计项目融合,提高审计效率。市审计局要加强全市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优化审中实施,实现审计全程管控。对准备实施的项目,对审计对象深入研究、反复推敲论证,明确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做好项目实施统筹安排。牢固树立审计“一盘棋”理念,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加强不同业务部门的互动协调,有机集成审计内容,有序调配审计资源,形成整体合力。规范方案制定、处理处罚、文书范式,统筹数据分析、调查了解、现场实施、报告撰写、成果提炼、整改落实等全流程工作。完善信息平台,实现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线上动态跟踪管理。

——深化成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共享机制,结合审计整改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跨年度成果整合应用,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建设性、系统性、宏观性。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和重要事项的移送移交机制,推动有关主管部门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大研究分析力度,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探索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完善。

十四、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保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高审计质量为目标,健全完善审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编写审计实务操作指引,强化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导。加强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加强审核复核审理控制环节,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

——完善审计制度规范体系。认真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完善有关审计制度规范。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制度形式进行固化,持续增强制度供给。认真落实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坚持依法处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推进公职律师制度,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法治化水平。

——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修订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办法,推动政务公开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衔接配套;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持续扩大审计结果公开覆盖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提高上海审计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十五、全面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

坚持科技强审,用数字赋能,推进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推进“金审工程”三期项目的部署应用,形成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联动、业务协同的工作格局;依托本市“两张网”建设,加快推进审计机关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审计业务管理、机关行政办公等方面持续优化数字化管理。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关键信息的安全防护,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依托本市公共数据资源,建设审计监督主题库,推动形成数据资源的共享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推进数据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持续做好数据中心审计核心数据库的建设,打通数据壁垒,贯通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中心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数据分类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进一步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全面推进“审计未动、数据先行、贯穿始终”的大数据审计方式。努力推进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提升数据分析成效。紧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新技术在审计工作中深度运用。加强对市和区审计机关大数据分析团队的培养。组织开展大数据审计经验总结和交流,不断提升开展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十六、全面推进研究型审计

全面推进研究型审计,加强审计理论攻关和实务研究,健全审计理论体系和科研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型审计推进。将研究贯穿到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研究,对重大决策部署及其出台背景、改革目标等了然于胸,做好滚动性、前瞻性项目安排储备。对准备实施的项目深入开展研究,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切实发挥审计实施方案指导作用。根据项目实施和推进情况,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加强审计前瞻性研究。重点加强对审计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重大事项的研究思考,发挥研究的先导作用。加强对审计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提炼,围绕审计实务中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实务研究,指导审计一线人员精准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科研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

——加强审计科研统筹组织与合作机制建设。健全审计科研管理制度,推动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依托课题研究、优秀论文评选、研究论坛等平台,加强对审计研究骨干人才的培养。支持鼓励审计机关与审计科研机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强强联合,实现科研、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注重多方式推广审计科研成果,发挥对审计实践的前瞻引领作用。

十七、全面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立身立业立信”重要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忠实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审计干部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做到理想信念更坚定、政治品格更纯粹、斗争精神更昂扬、奋斗激情更饱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研究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发展史,大力弘扬审计精神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加强审计专业能力建设。坚持分层分类,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轮岗交流,进一步优化处级领导班子结构,强化专业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政策研究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实务导师制度,通过案例式教学、以审代训等途径强化培训效果、提升业务技能。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落实跟踪培养措施,注重在重大审计项目、复杂艰苦环境中锻炼年轻干部,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梯队。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按规定条件、程序开展公务员招录和干部转任等工作。深化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发挥职级晋升的正向激励作用。落实和推进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形成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区审计机关的领导,落实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向市审计局党组述职报告工作制度。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党的建设,持续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促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建设“四责协同”工作信息平台,细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丰富和改进廉政教育形式,健全审计廉政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作用,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和审计现场临时党小组建设,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和廉政跟踪检查,不断推进廉政制度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的贯彻执行。

十八、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各部门、单位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本规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各区审计局,市审计局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协同,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加强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效果评估,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相关稿件:

一图读懂《“十四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上海市审计局

地址:上海市世博村路300号3号楼 邮编:200125 (总机)021-2311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1:30,13:30-17:30

备案号:沪ICP备0500969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016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431号